MEMO hlu@mail.chinatimes.com.tw


BOSS
MEMO hlu@mail.chinatimes.com.tw  (2011/2/24 上午 10:33:26 )
上海的初雪
97年底到上海,亙數月,98年元旦假,因近農曆年,未有計畫回台探親,乃與友約至上海文廟謁夫子。
是日,陰,彤雲密布,極冷。
然,夫子廟於滬,名聲遠不如寧,印象乃位於老城區但並非於城隍廟旁,穿街過巷,途中見有文廟路學前街等,至,購票大洋二元,見一門(似無名非欞星門),悵之,上海縣可能文教不興,未曾有出狀元,遠不如華亭,金山嘉定等。
舉步而入,灰黑一片,門窗緊閉,無從而入大成殿見孔子及四配,繞一周,無可心動之處。
思之,上海乃四人幫大本營(江青出身上海影劇界,姚文元上海盧灣區委宣傳部,張春橋長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,王洪文國棉十七廠保衛科幹部),文革破四舊批孔揚秦,北京鬧得厲害,上海孔老二的上海窩最少還存在,也非容易。
孔廟場中,尚有文氣,見有招貼”書展”,攤商雖非熱烈,但也滿半場,近而觀之,小人書,字典工具書為大宗,大部頭酒櫥書次之,攤位中雜有精彩清涼書,翻之而視,未見熱情而感背脊發涼。
異之,回視背後,頓覺廣場夫子立像,怒目而視曰,小子白晝宣淫,找打﹐作勢欲抽。
驚而闔書,謝曰,”食色性也”,夫子釋然。
忽,見空中見細鹽,隨風而飄,伸手接之而化,驚乃為上海初見雪。
甚異之,覺夫子釋然則見瑞雪,故而記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林銘淞
飛登老大: 有老殘之風.
 


BOS
Re:MEMO  (2011/3/8 下午 04:16:28 )
觀大江
長江,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,能親站河灘一瓢飲者,稀矣。
觀長江最易者首推南京,傍晚尋空,順中山北路至下關出挹江門即是,至中山碼頭搭輪渡過江,下船乃浦口車站,昔由北京至寧火車(津浦線)南下終點,中山先生奉安從北京碧雲寺搭津浦線火車至浦口,由軍艦渡江至鍾山陵寢,所經之路即以命名”中山路”。
過江入浦口車站且坐一時循原輪渡過江,江面寬不到3里(約1.5公里),因處長江下游地勢平緩江水平且兩岸距離近,只得見大江未得其大勢。
至下關尋靜海寺,相傳,此寺為明為鄭和下西洋所建故名”靜海”,是否原名”天妃宮”待確認,但寺旁有”天妃小學”,印象中,此媽祖廟位置為我所見最西邊之媽祖廟。(極東埋冤島,極南香港天后宮,極北天津,極西南京此廟)。
西元1405年鄭和下西洋,中國軍力由海道對外輸出之始,400年後鴉片戰爭,南京條約在此議約簽字,此又為外國勢力經海道入侵我國之始,天道自有輪迴由此證。
欲觀長江水勢首推武漢長江大橋,游此段長江靜宜步行,從三楚第一樓黃鶴樓,至長江大橋,過大橋緣濱江大道過漢水至龍王廟。
從武昌起義紀念館下公車,沿公路一箭地即上黃鶴樓,龜蛇二山長江大橋一線牽,登此樓”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餘黃鶴樓”,登五樓始得見長江水,憶2009年夏,於此樓觀日全蝕,當食甚,見天頂黑但四週皆有陰光而不見紅霞,感氣溫實降,鳥雀歸巢。
長江大橋南側,有大橋紀念館值得一看,斯拉夫人的雕塑,頓感工農階級人定勝天之宣傳,下橋至江岸堤防,脫靴赤足泡腳於江水,見長江急水束於龜蛇二山東流向,口中自吟羅貫中三國開場詩
  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,是非成敗轉頭空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
  白髮漁樵江渚上,觀看春月秋風,一壺濁就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盡在笑談中。
步行過橋,攝影於”長江大橋”牌前,橋上車水馬龍,腳下適火車過橋鏗嚨 之聲,見江面濁流漩渦,東水悠悠江輪簌簌”名與利” 斯情,斯景,長在我心。
過大橋,往龍王廟走,可見”陳有諒”墓,何人也,於鄱陽湖與太祖朱爭天下不果喪身家,欲知陳氏詳情,可見金庸倚天屠龍記,有詳述。
至龍王廟,見漢水水色碧,與長江濁流會此,當年張三豐初喪愛徒五俠夫婦攜無忌芷若二孩童,上少林求醫不成,搭船於漢水亦經由此路,無忌大俠受女俠餵飯照顧情誼由此而生。
明長江闊勢需於下游,憶從太倉搭輪渡之海門,江面廣闊逾十里,水寬廣而平,天晴時有天地為之一開,天陰雲低有壓制之勢,皆有所宜。
過江之險者鎮江夜渡過江至揚州瓜洲渡,攜妻夜渡時一片漆黑,擺渡船橫渡江面但順水上下之船卻不讓,只見各船黑影幢幢,只有汽笛聲馬達聲身聲入耳,強搶船頭作似欲撞船,山荊驚呼連連,伊不識水性,嬌嗔其夫心懷不軌謀財害命。
林銘淞 
 


BOS
Re:Re:MEMO  (2011/3/8 下午 04:15:38 )
婦女節
三八婦女節,想到埋冤島古諺”女人菜仔命”,舉二例得證。
03年與姬人至鎮江過金山寺,適大雨滂沱,路旁小肆樂給白色塑膠布遮雨,
前後舉布遮頭而行,如舞獅卻無頭,似婚紗卻缺喜氣,笑指由路人前行入寺。
寺北有樓,登樓北望,江浦一片水塘密布蘆葦叢生,千年之前此處古名”黃天蕩”,梁紅玉韓世忠伉儷在此合作大破”金兀朮”於此地。
紅玉於高樓擊鼓提士氣掛紅燈示進兵之向,世忠率兵而戰,金兵大敗後終身不敢過江,南宋得以苟延,英雄造時勢。
據書,梁紅玉乃一代明妓,得侍於名將韓世忠,成就一番大事業,自古俠女出風塵,但西河氏走遍大江南北,識五湖四海英雌,未有如梁氏鳳仙之佼者。
乾隆著四庫全書後,於江南鎮江金山寺建文宗閣,揚州大觀堂建文匯閣,杭州西湖行宮孤山聖因寺建文瀾閣,即「江浙三閣」(或稱「南三閣」),各藏抄本一部。可惜文宗閣藏書於1931年毀於大火,何故?聽我道來。
1930年(民國19年),浙江杭州西湖雷峰塔頂被雷擊毀,世人皆謂稱金山寺將遭大劫。
何故,雷峰塔內禁有千年神仙”白娘子”,從宋至民國已歷千年,白娘子劫數已盡,上天以雷轟毀囚牢,白娘子必當報千年之仇,前番率蝦兵蟹將水淹金山寺不成反遭禁錮,現雖法海千古,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廟,娘子乃舉火攻,燒毀金山寺,天道輪迴,杭州人鑒於此。人取一磚拆毀此塔。
億兒時,陪先祖母先母看歌仔戲,白氏以千年修行之身,清明踏青識藥房學徒許仙,為此情劫攜婢委身下嫁,陪吃陪喝又陪睡,端午現出原形嚇死了老公,還盜藥還魂,那知這廝還魂後躲在金山寺不出面裝孬,逼得娘子以帶球跑之身上門尋夫,動了胎氣而負於法海,遭錮千年之苦,自古薄倖皆男人。
現西湖重建雷峰塔,西河氏過門皆不敢入,何故,想該塔復建,白娘子之心何以為念,痛之,恨之,喜之,敬娘子而遠之此為一,主要者門票太貴。
於滬一日得閒觀京劇”祭塔”,述白娘子得子中狀元後祭母於雷峰塔前,適隔鄰票友聽得,邀為知音。
婦女節得憶趙寧大師遺作
今天三八婦女節,三餐包給本大爺,早上番茄炒雞蛋,下午雞蛋炒番茄。
二十一世紀女男平等,婦女半邊天,趙爺佳節下廚主中饋,宜當如此,比較二千年前東漢無名氏古詩
上山採蘼蕪,下山逢故夫。長跪問故夫:新人復何如?
新人雖言好,未若故人姝,顏色類相似,手爪不相如。
新人從門入,故人從閣去。新人工織縑,故人工織素。
織縑日一疋,織素五丈餘。將縑來比素,新人不如故。
男人不值錢得見。
林銘淞 
 


Re:MEMO  (2011/2/25 下午 04:57:16 )
第一大港
08年中廈門公餘,思千年前洋人馬氏著書馬可波羅遊記稱世界第一大港泉州,且為祖宗居地,徵友楊茵欣備車馬同往,出廈門經同安高速奔泉州。
入泉州,過一巨橋海道未有朦朣只存小漁船幾艘,真感滄海桑田之變。
見市面,路小車多一派繁華,樹少小牆倒非新。
泉州為伊斯蘭教海路入中國的重要門戶,先至三聖墓,記憶中修墓者留名皆為回族馬姓居多,想必為雲南人士後居官者。
可蘭經中第二章62節”信道者、猶太教徒、基督教徒、拜星教徒,凡信真主和末日,並且行善者,將來在主那裡必得享受自己的報酬,他們將來沒有恐懼,也不憂愁”,今何以殺的你死我不活,不懂。
後至清淨寺,面積極大一片清淨肅穆,楊初次入清真寺,見未有任何神像及標誌頗感新奇,髮長視短難以說清,囑讀書養氣長見識。
經關帝廟整修中,未能進入,逕驅天后宮,媽祖廟。
泉州媽祖廟,閩南建築古色古香,觀埋冤各廟神棍把持居多,外水泥高牆叢林內光明燈刺眼,老廟自有肅穆之氣必能護佑一方。
依例軟進硬出入廟,大殿媽祖臉黑亮如家鄉萬興宮媽祖,循先祖母幼教,雙手合十誠心默念”媽祖保佑全家平安,父母身體健康,兄弟夫妻和樂事業順利,子侄頭殼硬”,頓覺一頓感應。
論”頭殼硬”,閩南語謂”死腦筋”之意,兄弟們心存疑問,父執輩也議先祖母更換祭拜祝辭,先祖母終其生未改祝辭,後馬齒漸長見識略多,始知老祖宗意,頭殼硬如北方人暱稱”石頭,鐵蛋”,求孩童體健如石似鐵百病不侵。
廟中見老婦祭拜,膠袋裝供品”豬肉一品,雞子一品三個,方豆干一品三塊”及燒酒一瓶,再見半世紀前先祖母帶領朔望廟中”犒將”祭品小三牲,不同者老婦只備少數”金紙”,唯閩南祭拜”燒金紙”,之習,值得一探。
華東地區,為佛教傳入之地,拜佛敬神之用香燭未有燒紙之俗,北方,雲貴及嶺南皆如是。
燒紙者,乃喪家所為,南方只燒金銀箔,北方加上紙錢(薄白紙修成圓狀中有圓孔,狀似孔方兄)。
但閩南金紙,以小片金銀箔貼於厚黃紙,幣值不同,且訂規矩貼金箔謂”金”祭神,貼銀箔謂”銀”拜鬼,喪家亦同。也只見於閩南,何故?願遇能人解疑。
林銘淞 
 


BOSS
Re:MEMO  (2011/2/24 下午 12:01:03 )
詩中有畫
詩中有畫,依西河氏編年,詩中有飯先。
95年東莞銀城酒店開幕未久,由大嶺山送洋人莫氏入住,辦手續時一靓女經理側視監督,掛姓名牌”楊柳風”,不才立吟詩一首
古樹蔭中繫短蓬,杖藜扶我過橋東。
霑衣欲濕杏花雨,吹面不寒楊柳風。
靓女感才子難尋,且搭訕頗有古風,樂,致送晚飧自助餐卷,一中一洋兩帥哥大快朵頤,一飯不必千金且容勝漂母,為記,以謝。
洋人莫氏,故事多多,一日滿臉笑意,得意洋洋告知,會寫中文姓名,執筆而書”莫”字,一筆一畫慎重有餘,書畢,露齒而笑,見其字型尚對但筆劃不順,原”莫”字雙腳穩立,此洋老莫雙腳朝天狀如春宮圖。
後知,此未婚洋帥哥豔遇不斷,可擠身”千人斬”俱樂部,符合初寫中文狀似春宮測字預言,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得證。
次言主題,詩中有畫
朱鵲橋旁野花開,烏衣巷口夕陽斜
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
此唐朝詩敘晉時事,又流傳千五百年至今,六朝金粉一脈相傳仍可循。
夫子廟前照壁旁有橋南越秦淮河,此橋仍存名字未改”朱鵲橋”,過橋,入巷名”烏衣巷”,內王謝家仍在,由區政府修護一新,可惜人潮洶湧,鳥雀不見,燕昵未存。
朱鵲橋,相傳八月十五子夜,從橋二側皆可見水中月影,眾人皆曰不能,經山人詳加考證,可能。
因此橋朝南北,中秋子夜月於此橋正上方,當然而旁皆見明月倒映水中。左青龍,右白虎,前朱雀,後玄武,東西南北不分,其實只需記得中國南面而王之例即解。
秦淮河畔,尋得一牌”李香君”故居,侯李佳人”梳攏一番”未能成佳偶,時勢所逼,再讀”桃花扇”,文字瑰麗,誠孔聖人之後”孔尚任”,要得。
曾,入棲霞山追李侯二人腳步,後事再提。
2002年帶隊遊寧,夫子廟前朱鵲橋旁,購龍形風箏後,立於朱雀橋上見紅男綠女,夫見人民幣五十大洋於地上靜臥,拾之,未明失主,且夫子廟未設賽錢箱可添香油,購蠶豆酥分享眾人,往事如目歷歷。
林銘淞

[11:50:50 AM] 飛登老大: 朱鵲烏衣依舊.只嘆人老風流減!
 
 


Re:MEMO  (2011/2/24 上午 10:37:34 )
石頭城論石頭
98年孟春,奉命南京開拓商機,吉日申時,趁火車由滬至寧,臨座女毛氏樂誠,下車帶至江蘇路省招待所住店打尖,夜食八元套餐有菊花腦、蘆蒿香干特色野菜,次晨,溜彎,始覺該招待所乃原美國南京大使館,保存甚佳。
石頭城,石頭千萬,可談者三處石版,皆處鍾山陽麓。
其一者,中山陵寢大廳壁上臨時約法一百七十五條,此為中山先生倫敦蒙難後對中國政治之藍圖,醫生救國偏遇子孫不肖,百年神州迄今約法不彰,恨國共分裂於海峽兩岸,神州論紅黑埋冤戰藍綠,想之約法三章”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”十字真言創兩漢五百年歷史,劉痞子,真高祖。
其二者,中山陵寢外東南一箭地有一亭,亭上外壁全石刻”三民主義” 全本,惟神州僅有。
見而試讀,民族主義內篇有”…南洋苦力購置彩券置於挑貨竹竿中,兌獎中大獎,樂極,丟竹竿於大海中,後覺,得獎彩票隨竹竿流失…”,思山荆彩券皆未獲得中大獎,似藏彩票處不妥之因,應購置竹竿一枚為置,可中。
其三者,陵寢東側靈谷寺內有八百年古建築”無梁殿”,乃圓山忠烈祠前身。
入殿,見一靈牌原書”國民革命軍陣亡烈士靈位”,驅前肅立鞠躬致禮,右有中山先生黃埔建校頒辭四十八字,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一曲高唱,左有介石先生制革命軍守則”忠勇為愛國治本,孝順為齊家之本…”等十二條,振臂力呼,如高中朝會。
可敬者,殿內壁全為黑石版一片肅穆,近觀,版上密刻人名階級,皆從中山先生十次革命,東征,北伐及抗戰為國捐軀先烈,犧牲性命僅得留此一名。
壁上有述文,抗戰犧牲軍人逾千萬,故各單位犧牲者二十取一代表得以簕石留名忠烈祠,忠烈版上循年度、戰役名稱排列,尋之28年襄樊戰役”張自忠”上將,周遭官、士、兵平等排列,見之,撫之,讓吾陸戰隊老兵黯然。
神傷者,惟此等民族列士,逾一甲子,未能春秋二祭國殤受饗全國血食,願國共和解能讓此中國之靖國神社再有鐘鼎之祭,向世人昭告”有敵國外患,集我三軍,犧牲千萬,必與之一戰求勝到底”,天佑吾國吾民。
[10:09:40 AM] 飛登老大: 乾隆祭太祖.以臣位祭天子.實滅明遺靈也!陸戰殘兵.不思奮起.竟撫吾朝聖堂作亡國二臣狀!悲乎!
[10:11:38 AM] 淞: 50知天命
[10:12:19 AM] 飛登老大: 哈
淞 
 


BOSS
Re:Re:MEMO  (2011/2/24 上午 10:36:09 )
孔廟太祖碑
十月中秋進濟南入住歷下區,心中自起”歷下此亭古,濟南名士多”,濟南古名歷下,大孝子”舜”在此耕田大象拉犁喜鵲播種,犬子出生歲次甲子又逢”雙春雙雨水”爺爺為長孫取名”穀”,以下諸弟依序”畊”,”加”,”禾”,皆藉此大舜耕田。
翌日,辦理招商大會,出門見高架橋下老婦坐小凳賣大蔥,成綑大蔥高於賣蔥人,口直冒香”煎餅捲大蔥”。
大巴出濟南,越泰安,高速路左側雲霧一片,心思此應為泰山,目不能見,悵! 思之,子曰”苛政猛於虎”當為此處,惜未見大蟲出沒,且兄弟共四人同行膽氣大增,豪氣也壯。
路旁農作已收田野一片清爽,阡陌間,楊榆柳尚且青綠,見山東旱地柳樹高大直立,比之江南水邊垂柳,長的歪七扭八的小個一團,山東大漢非指男人而已。
至曲阜,出乎想像”萬仞宮牆”原為曲阜城牆,一路還是金碧輝煌,勾心鬥角,雕梁畫棟,如此如此這般這般,坊間所述甚多不再多表。
可記者,碑林中見一巨碑,太祖高皇帝朱所立,此碑為對中國人祭拜規範,甚有意思,依稀得五條規
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天子所祭。
厲社之敬,州縣其責。
士儒祀孔夫子。
忠烈節義之士,朝廷冊為城隍護佑一方百姓,市民年節祭拜,。
釋道不禁,入官署列管。
短短數言祭拜對象規範明晰,思埋冤島老人進香團,天上天公地上母舅公,外有石頭公,內有床頭契兄公,亂拜一通,設高皇帝安在,雷霆大發烹殺一陣,老年化難題立消解。
孔廟新設石碑甚多,側殿壁上夫子生平,”子見南子”赫然其上,老男少女獨居一室人所物議,夫子徒”天厭之!天厭之”求天明鑑而已矣,八卦亙數千年”無解”,戒之戒之。
[2/23/2011 4:22:17 PM] 飛登老大: 闖蕩南北十數年.留得閒文百餘篇
[2/23/2011 4:25:23 PM] 淞: 煮字療飢,十五斗米俸徒以筆耕謝 
 


BOSS
Re:MEMO  (2011/2/24 上午 10:35:28 )
[2/22/2011 5:38:25 PM] 淞: 闖關東
08年初春,與戰友”紹波”,由京趁動車組出關闖關東,目標”盛京”,重啟東三省戰機。
車至站名”山海關”,車掌未允下站台觀風景,急望左右車窗,只見月台人馬雜沓,未見長城,老龍頭,姜女廟,悵!
出關,初出見地色黑土,思之中國地大物博,見過華南江南紅土地,江淮華北黃土地,初見黑土地,一陣激動,惟未能下車親吻,路旁,間有農民尚以騾馬套犁耕地,謅詩一首
東行出關開創路    甲申孝莊攜子行
窗外仍有騾馬耕    皇清氣數殤百年
近瀋陽前站,見車不停小站曰”皇姑屯”,人皆知乃日本人炸死張作霖之處,致張學良易幟,蔣介石完成北伐,無人曉此處為熙朝喀爾沁蒙古籍皇妃出家之地,皇家姑子住的村,故名”皇姑屯”。
皇姑人名未知,有子乃是雍正皇敕封第九個” 世襲罔替鐵帽子王”熙朝第十三王子”胤祥”是也。
至盛京,照表操課三天,拜訪,授課,釋疑及客戶抱怨等等生活要事,吃飯應酬照舊,惟餐廳只供”星星散”(東北土匪紅鬍子的黑話米飯),東北人改米飯,少有面食供應,甚異之,向跑堂伙計要顆饅頭,伺甚久才得之,怪!台灣熱帶耗子食麵,東北寒帶黑瞎子吃飯。
翌日逢假日,蒞瀋陽故宮,林老頭入大觀園,金碧輝煌不表,入”清寧宮”見殺豬煮肉鐵鍋二只,此乃清朝祭堂子之俗,每日殺豬煮肉祭拜,此豬肉稱”胙肉”,例為大內侍衛食用,他人須皇帝特准才能享用。
金朝殺豬於寢內,先灌熱酒於豬耳內後宰,豬嚎聲透天皇帝何能安睡,必於豬入房前出宮,自睡不了懶覺起身辦事,有清一代,從太祖起早朝不綴,皆宰豬祭堂子之功,閩南俗話”有拜有保庇”。
林銘淞